“上工治未病,不治已病,此之谓也。”这句出自《黄帝内经》的经典话语,强调了预防疾病的重要性,也体现了中医“治未病”的先进理念。在中医发展的漫长历程中,无数医者秉持着这一理念,不断探索与创新,为人们的健康保驾护航。而在当今时代,中域教育的杨磊老师正以他的智慧与努力,让一门古老的针法——杨氏五行全息针绽放出新的光彩。
杨式五行全息针,这门传承数百年的中医针法,承载着古人的智慧与经验。它扎根于《黄帝内经》,汲取武医心法精髓,融合“阴阳五行、河图洛书”等古老智慧,宛如一颗璀璨的星辰,在中医的天空中闪耀着独特的光芒。然而,在过去,这门针法的传承方式较为局限。杨磊老师的先辈们传授医术时,全靠口口相传,讲《河图洛书》也只是简单画图,难以深入阐释医理。而且,祖辈们对阴阳五行的了解虽深入丰富,却多应用于看风水方面。
杨磊老师作为医学院院长,看到这门传统针法在现代医学背景下面临的挑战,深感责任重大。他深知,中医要发展,就必须与时俱进。正如老中医所说:“中医如不与时俱进,就会被时代淘汰。”杨磊老师决心为杨氏五行全息针注入新的活力,让其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。
展开剩余69%为了实现这一目标,杨磊老师踏上了艰苦的探索之路。他深入研究古籍,常常在图书馆里一待就是一整天,沉浸在古老的医书中,寻找着灵感与智慧。同时,他结合现代医学知识,对针法理论进行深化与拓展。他不断思考、实践,反复推敲每一个细节,力求让针法更加科学、有效。
经过多年的努力,改革后的“杨氏五行全息针”终于诞生。它将复杂的人体结构和疾病,巧妙地总结为“五脏归属五行,五行对应五指,五指通调五脏”,通过一手一足调理全身之疾,完美地体现了五行、八卦、河图洛书在人体上的应用。这一创新,让古老的针法焕发出新的生机。
在课堂上,杨磊老师是一位极具魅力的导师。他总是面带微笑,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讲解着针法的奥秘。他摊开手掌,一边比划一边说道:“摊开手掌,这里藏着人体全息图。手心调阴,手背调阳,五指对应五行五脏。”他将复杂的针灸秘法凝练成“掌上诊疗体系”,让学员们能够轻松理解《黄帝内经》中的深奥医理。他的讲解深入浅出,让学员们仿佛置身于一个充满智慧的中医世界。
杨氏五行全息针的课堂,是一个多元包容的学习场所。8岁孩童与耄耋老者同堂学习,他们带着好奇与渴望,探索着中医的奥秘;家庭主妇与外科医生共悟脉理,不同背景的人在这里交流碰撞,激发出新的思维火花。在这里,银针成为了连接大家的桥梁,无论年龄、身份如何,都能在针法的世界里找到属于自己的乐趣与收获。
除了针灸、按摩等五行医术,杨磊老师还向学员们传授武医、洪拳、站桩以及自家传练气的一套功法。他的家族从太爷爷那一辈就开始练武强身,学医术和看五行风水是机缘巧合。过去,这类家传有严格的传承规矩,但杨磊老师打破了传统,他希望更多的人能受益于这些古老的养生方法。
杨磊老师认为,人体也是风水,调风水最终作用于人身上。过去很多中医大家强调“人与自然相合和”,他也深以为然。他常常思考人体内里的气息运行,通过多年的实践与研究,逐渐领悟到气在人体中的奥秘。他说:“人的意念和想法是看不见的,但转念时可能会感受到磁场的变化,就像女生的第六感一样。人在动,内里的气息在动,这就是气,就是阴阳,是一种能量场、磁场。”
在为患者治疗时,杨磊老师始终秉持着治病救人的信念。他认为,这种信念会对患者的身体产生积极的气场影响。杨氏五行全息针正是运用了老祖宗的智慧,将五行、阴阳、八卦回归到人身上,聚焦于五脏。
杨磊老师用了十几、二十几年的时间去反复推敲,走南闯北访问民间与学院的大夫,与他们交流经验。他逐渐领悟到,真正的中医是与自然相结合的。而目前,中医界存在医术参差不齐、医理讲解不清晰的问题,很多版本的《黄帝内经》和高校医学教材也违背了自然规律。
通过这些所见所闻,杨磊老师结合自己多年的访问交流和临床调理经验,形成了杨氏五行全息针这一套完整的中医理论体系。在中域教育的支持下,他将继续传承与发展这门古老的针法,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医、信任中医,为中医事业的繁荣贡献自己的力量,让杨氏五行全息针这颗古老的明珠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。
发布于:山东省富华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